红灯笼在门廊上摇曳,鲜艳的流苏在刺骨的冬风中翩翩起舞。在简朴的村舍里,友谊和传统的温暖就像精心照料的壁炉一样噼啪作响,家家户户打开门迎接一位不速之客:国家主席习近平。
上周,习近平来到中国东北辽宁省,与当地民众一起庆祝春节的传统,这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。他与当地民众一起写春联、编精致的中国结、跳起动感的秧歌。和全国数百万人在这个时候一样,习近平全身心地投入到世代相传的习俗中。
鉴于其丰富的传统,春节——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习俗——于 12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。
今年不是习近平第一次下基层参加春节庆祝活动。事实上,习近平的节前视察本身已成为一种传统,也让人们得以一窥中国人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。
家居装饰
就像西方人为圣诞节装饰房屋一样,中国家庭也会通过打扫和装饰房屋来为春节做准备。象征着欢乐、热情和活力的红色充斥着每个角落。
2019 年春节前夕,习近平在北京的一座传统四合院停留时,发现中庭挤满了前来寻求春联的邻居,即 70 多岁的侯亚明所写的“春联”。
人们通常在门上挂上“春联”和书法“福”。“春联”以诗句表达美好的祝愿和祝福,而“福”字则意为“好运”,传统上手写在红色菱形纸上。
屋檐下挂满了灯笼,窗户上贴满了红色的剪纸,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欢乐气氛。习近平也亲自拿起一个用金墨书写的大“福”字,贴在门上。“愿这里的每个人都永远幸福快乐。”
新年礼物
春节前,人们通常会储备食物、礼物、新衣服和鞭炮。2015年,这些准备对习近平来说意义非凡,因为他回到了中国西北部陕西省梁家河村,他年轻时曾在那里度过了七年的土地耕作时光。
对他来说,这次访问是一次真心的回家,回到塑造了他人生和价值观的地方。
那一年,习近平带来了大量新年必需品,包括面粉、大米、油、肉制品、春联和春联。送礼时,他不禁想起自己在村里生活和工作期间所受到的无尽关爱。
“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村的村民,永远不会忘记革命老区人民。”习近平送给村民的礼物不仅仅是普通的年货,更是他与村民之间纽带的象征。
节日美食
家常菜和点心是春节的一大特色,象征着家庭兴隆、吉祥如意和团圆。节日美食的多样性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。
2019年,习近平在北京探访另一个家庭时,和他们一起包茴香饺子。“我家人也喜欢茴香馅,”他一边说,一边熟练地将馅料包成类似古代银锭的形状。 “由于时间安排,我已经好几年没做过了,但你看,我做的越多,我就越擅长。生活也是如此。”
对于中国东部江西省神山村的村民来说,这个季节的特色是忙碌地制作糯米糕,即糍粑。
习近平在 2016 年春节前夕有机会尝试制作这种当地特色食品。在和村民一起用木槌捣米一段时间后,习近平开玩笑说,每天这样做 10 分钟可以锻炼身体。
庆祝活动
春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活力的庆祝活动。庙会就像嘉年华一样,提供丰富的传统小吃、玩具和娱乐活动。踩高跷、舞龙和舞狮吸引着围观者,街道和广场变得热闹起来。
周四,习近平离开辽宁省沈阳市一个新装修的小区时,居民们表演了当地秧歌,以独特的方式向习近平告别。
人们认为秧歌起源于古代的田野,当时农民们通过唱歌来缓解劳累。如今,人们在农村和城镇表演秧歌,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喜悦和希望。